欢迎来到KTV招聘网!
loading
免费发布信息
·石嘴山 [切换]
    石嘴山KTV招聘网 > 石嘴山热点资讯 > 石嘴山学习/知识 >  世俗儿童就学即授《千家诗》取其易于成诵故流传不废但其诗随手掇

    世俗儿童就学即授《千家诗》取其易于成诵故流传不废但其诗随手掇

    时间:2022-07-26 15:34:17  编辑:快推网  来源:  浏览:959次   【】【】【网站投稿
    世俗儿童就学,即授《千家诗》,取其易于成诵,故流传不废,但其诗随手掇拾,工拙莫辨,且止五七律绝二体,而唐宋人又杂出其间,殊乖体制。因专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,择其尤要者,每体得数十首,共三百余首,录成一编,为家塾课本。俾童而习之,白首亦莫能废,较《千家诗》不远胜耶?谚云:“熟读唐诗三百首,不会吟诗也会吟。”请以是编验之。这里最主要的意思是,要选得精,不要“随手掇拾,工拙莫辨”。本来,《全唐诗》所收,

    世俗儿童就学,即授《千家诗》,取其易于成诵,故流传不废,但其诗随手掇拾,工拙莫辨,且止五七律绝二体,而唐宋人又杂出其间,殊乖体制。因专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,择其尤要者,每体得数十首,共三百余首,录成一编,为家塾课本。俾童而习之,白首亦莫能废,较《千家诗》不远胜耶?谚云:“熟读唐诗三百首,不会吟诗也会吟。”请以是编验之。

    这里最主要的意思是,要选得精,不要“随手掇拾,工拙莫辨”。本来,《全唐诗》所收,共有四万多首,现在选出来的还不到千分之一,势逼着也非极力求精不可。他这个目标,大致是达到了的。可以这样说:他没有选的,好诗还多;他选了的,坏诗几乎没有。要增补,尽有可增;要删削,简直无从下手。今后倘再选唐诗,便会发现,《唐诗三百首》里面的,差不多每篇都是回避不了,抛撇不掉的。《唐诗三百首》成功的原因,首先是在这里。

    其所以能选得这样精,因为他的方法是“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,择其尤要者”,是以社会的承认、历史的考验、公众的批准为标准;不像那些名家名选,主要是以自己的文艺观点和趣味为标准。他这样选出来的许多名篇名句,原已渗入社会文化生活当中,成为广泛的、习用的成语、典故、格言等类,人们一度了解了,运用了,便永远不会忘记。所以他自信,能“俾童而习之,白首亦莫能废”。我们的确看过,一些白发老诗人,一生读了不少诗,可是闲常吟咏的,依然是儿时从《唐诗三百首》里面读熟了的。

    可是,远宗李白,而更瑰奇,近绍韩愈,而更雅丽,以其独创的境界下开晚唐的李贺,竟一首也没有入选,这却是难解的事情。谁也不会相信,这样一个大诗人,竟一首“脍炙人口之作”之“尤要者”也选不出来。不问可知,是他的诗风太不合编选者的意了。足见前面所说,以社会、历史、公众为标准,不以自己的观点和趣味为标准,也只是在相对的意义上这么说的罢了。

    另一个好处是,选录的比例,大致符合诗人们在文学史上的地位。

    入选诗人77人,所选诗294题310首,后来四藤唫舍本又补了3首。被选了30首以上的,杜甫一人;20首以上的,王维、李白、李商隐3人;10首以上的,孟浩然、韦应物、刘长卿、杜牧4人;5首以上的,王昌龄、岑参、李颀、白居易、卢纶、柳宗元、张祜7人;3首以上的,韩愈、刘禹锡、温庭筠、元稹、张九龄、高适等11人;两首以下的,常建、元结、孟郊、沈佺期等51人。

    看来编选者很注意全面,要尽量反映出每个诗人一切方面的成就;也很严格,不管哪个诗人,哪一方面没有独特成就的,这一方面就一首不选。越是大的诗人,有成就的方面越多,就要多选几首来代表它们。所以,入选诗篇的多少,自然成了诗人在文学史上地位高低的标识。例如温庭筠,主要成就本不在诗,而是在词。但专就诗而论,他的七律中纯然晚唐风格的,同李商隐的合起来看,固足以见这一派之全,分开来看,代表性却不大。倒是他的五律,和七律中的偶然几首,有盛唐气象,于晚唐别开生面。还有他的七绝,与李商隐的七绝虽同为晚唐风格,可是以清丽芊绵胜,与李商隐的郁顿挫,异曲同工,各有千秋。因此,就选了他的一首五律,两首七律,都是盛唐风格的,一首七绝,晚唐风格的;而那些晚唐风格的七律,则一首未选。又如韩愈,虽是鼎鼎大名,一生作的诗不少,而且开了一派,可是他的成就,主要在于诗的散文化,特别表现在七古方面。因此,就只选了他的四首七古,全是典型的散文化的诗,其他一首未选。这些地方,都非常有眼光。

    当然也还有不妥之处。显明的例子是白居易,他入选的是一首《长恨歌》,一首《琵琶行》,五七律绝各一首,总共六首。这六首是好的。可是,历来编者都很看重的《新乐府》和《秦中吟》,却一首未选。又如,素以“郊寒岛瘦”著称的孟郊和贾岛,入选的两首五言古乐府和一首五绝,虽然也都是名篇,却既不甚瘦,也不甚寒,很不典型。把这些例子同李贺竟一首没有的例子联想一下,又可以悟出,编选者所重视的大致是“盛世元音”一类;《新乐府》《秦中吟》的忿切,郊、岛的寒瘦,李贺的奇丽,所以都在所不取了。便是杜甫的三十多首中,《北征》《羗村》《同谷七歌》《三吏》《三别》这些惊心动魄之作,也一首都不在内。有人说,《唐诗三百首》是以沈德潜的《唐诗别裁》为底本的。我看,至少可以说,蘅塘退士的诗学见解是属于沈德潜一派的。沈派诗学好处在“稳”,坏处在“庸”,这也是读《三百首》时可以注意一下的。

    但是,按照历来将唐代诗歌发展分为初、盛、中、晚四期的说法,则盛唐气象无论如何是唐诗最高的境界,因此,沈派诗学表彰盛唐的功劳,是不可没的。《三百首》的编选,突出盛唐,也应该承认是一个优点。

    最新便民信息
    石嘴山最新入驻机构
    15535353523